河北大学:抢抓机遇发展全面提速

中华教育网 2021-01-18 10:55:05
浏览

■聚焦部省合建高校改革发展

立足“三个聚焦”,统筹实施“三大工程”, 以学科优势力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科研团队参与白洋淀流域规划编制等重大项目10余项,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4项,出版《魅力雄安》《雄安方志》等系列丛书,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等各类课题81项……

2018年,在进入部省合建高校序列后,地处古城保定的河北大学顺势而为,围绕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两大学科群引领高质量发展,并对接河北省主导特色产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顺势而为,压力与动力并存

虽环抱京津,但河北却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2018年,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部省合建河北大学的协议》,给了河北大学跻身“国家队”的历史机遇。

“是压力,更是动力。”在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看来,这是学校乃至省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再次迎来的新机遇、跨上的新平台。此前几年,河北大学曾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实施部省合建后,教育部委派专家组指导学校建设燕赵文化学科群、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并给予学校每年1亿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河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也给予了重要支持,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政策倾斜等方面均有实质性的大动作。

省长许勤亲自部署《关于推进河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副省长徐建培多次带领相关厅局负责人来校调研,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压力与动力并存,我们也一定不负厚望,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助力河北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向河北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郭健说。

    机制创新,组建两大学科群

“我们必须抓住部省合建重大机遇,补短板、强特色、抓落实,加快提升办学实力,奋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为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2017年到河北大学担任校长一职,和他一样,每一名河大人心底都燃着一团火。

对接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绿色产业,重点打造燕赵文化学科群和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是河北大学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学校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河北大学聚焦学科发展瓶颈,按照“一群一策”方针,出台《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建设实施办法》《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建设实施办法》。

河北大学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首席专家(科学家)负责制,建立跨学科的管理委员会,采取更加灵活的人事、科研、财务管理机制,激发研究团队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河北大学成立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两个“学科特区”,部省合建专项经费全部用于研究院建设发展,在资金、人才等软硬件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全力保障,旨在以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以绩效产出为评价指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

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围绕燕赵文化系统研究重点实施“中文+”工程,以项目制推动与中国史等人文学科以及建筑学、计算机等工科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燕赵文化研究高地;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围绕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和现代绿色产业核心技术研究,打造国内领先的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平台。

两大学科群建设的辐射效应日益彰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一流本科课程13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高端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培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两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两名;高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统筹对接,力促区域发展

隆冬时节,阳光透过芦苇照在白洋淀坚固的冰面上反射着白亮的光芒。偶尔,一两只水鸟飞掠晴空。

“这是淀中村污染治理综合示范基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示范区的一个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地下施工已完成,开春即可运行。”站在白洋淀中心区域安新县圈头乡桥东村北边的工地上,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洪杰向记者介绍。

白洋淀,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被誉为“华北之肾”。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生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