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罗帅故居心得
参观罗帅故居心得
在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机关所有党员到罗荣桓元帅故居进行了参观,瞻仰了罗荣桓元帅铜像,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罗荣桓元帅纪念馆和故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带我们进入了罗帅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对罗帅生平和功绩的深入了解,以下几点是我深有感触:
一是罗帅矢志救国的坚定信念。罗帅出身于乡绅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他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通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罗帅胸怀强国激情,最初确立了实业救国的志向,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逐渐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于是他依然投身革命洪流,并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体现了他救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二是罗帅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罗帅与多数因贫寒交迫而投身革命的人不同,他出身于富裕的乡绅家庭,又是大学生,自愿去过终日“红米饭、南瓜汤”且单衣草鞋的艰苦生活,还要闯九死一生的枪林弹雨,需要很高的觉悟和献身精神。而且,他能把理论信仰转化为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从革命军队中最基层的连队干起,与贫苦农民出身的广大战士同甘共苦,而且身先士卒,榜样的作用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产生最有效的动员力量,使其成为出色的政工干部,后来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
三是罗帅宽大包容的政治胸襟。罗帅作为一名党员,坚持顾全大局,很善于团结同志。1930年2月,年仅24岁的林彪因指挥有方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他个性很强,与历任党代表都搞不好关系,与他做搭档必须既有原则性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毛泽东觉得这个政委非罗帅莫属,将他派到红四军后果然把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林彪则专负责指挥作战。因罗帅在非原则问题上能够谅解和忍让,二人长期相安无事。他得知中央拟定元帅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主动提出改为大将。这都体现了罗帅不争名利、不计小节的宽广胸怀。
四是罗帅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罗帅负过枪伤,从1942年起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太差,他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他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到那时,死也瞑目了。”1946年夏,他因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治疗,苏联医生切除了他的左肾,并建议他修养三年。他心系东北解放战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刀口刚愈合便回到东北战场。直到1963年上半年,他仍然抱病坚持工作。正如他经常所言:“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学习罗帅这种为党、为国、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及个人安危,始终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