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5)

中华教育网 2021-01-19 13:32:06
浏览

  不过,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有一点是尤其值得我国借鉴的,那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在迈出存款利率市场化那一步之前,必须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但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有限额,最多50万!银行市场化了!其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早在2007年,银监会就启动这一条例的起草工作,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这一工作停顿下来。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金融业的剧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时正在起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如今,《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起草工作重新启动,表明政府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退出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银行作为一种准公共企业,他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也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传导职能。银行破产行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银行破产制度实施的先行条件,也是市场化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国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实现安全、高效运作,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拉美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但大都以失败告终。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第一个率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该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当时该国经济发展不稳定,资金大量从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终改革在未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夭折。智利从1974年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消了对所有利率的管制。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智利利率开始飙升,甚至超过50%,因此企业出现大量倒闭,银行出现挤兑危机,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陷入金融危机。显然,拉美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基本都是一两年时间就完成。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激进来形容,多数国家几乎是一步走向利率市场化,没有考虑本国的金融体制完善程度、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给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已经走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16个年头的我国不存在这种“躁进”所带来的风险。不过,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问题上,拉美国家的教训则值得我国借鉴,拉美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时,大都处于经济严重失衡时期,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推行利率市场化无疑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波动,甚至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借鉴日本、美国成功的经验和拉美失败的教训,不难总结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现在贷款利率放开了,随后国家出台的政策的很可能是存款保险制度,然后是长期、大额存款利率放开,最后是短期、小额存款利率放开。

  三、 最可借鉴的国家——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上面分析中,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当前的状况与日本当时的状态较相近。如,我国银行业和日本银行业都存在面向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太小,银行习惯与大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的问题。我国和日本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而且日本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股市、房地产泡沫相继破灭,并延续了长达20年的低迷。所以我们选择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为模型,看看在这条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等待着的可能会是什么。

  1991 年和1993 年日本政府分别完成了贷款和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对GDP 的影响十分显著。1980 年到1984 年间,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利率自由化改革并没有对GDP 产生大的冲击,GDP 低速增长且相对稳定,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4%。1984 年,日本政府推出了MMC 型存款,日本开始了存贷款等核心利率的市场化改革,1986 日元升值的J 效应见底回升,日本GDP 增速也随之上升,5 年间平均增速达到5%。这与金融深化理论相符。但到1991 年,日本完成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这却使得日本的GDP 增速呈现一个系统性的下移,1991 年到1998 年GDP 增速平均却只有不到2%,此时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却使得GDP 增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