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三篇
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1
一、社交媒体中的疫情信息传播
社交媒体是新冠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危机风险传播的各个发展阶段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在“ 吹哨”预警、风险放大、形成信息瀑布、引爆舆论等方面起到核心作用,成为风险沟通中一个日益重要的工具。
在传播学理方面,传统新闻把关、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在发生变化,机构媒体在新闻把关和议程设置的作用受到冲击。社交媒体可以及时准确的把信息传播给全球公民,有助于人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但也存在局限性,即信息上传和更新的便利,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
1. 社交媒体是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首要来源
从受众媒介使用方式上,以“ 双微一端”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获得疫情信息的首要信息来源。
2. 社交媒体是疫情信息的主要扩散渠道
在疫情信息传播中,受众获取疫情信息后的传播扩散行为非常关键。
相较于以报刊、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以“两微一端”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疫情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尤其是微信群 / 朋友圈具有群组众多、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成为疫情信息传播和接收的“第一渠道” 。
二、社交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
(一)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新契机
近年来,软实力已经进人中国政策话语中,并且在文化政策实践上发挥作用,这其中包括各类“文化走出去”和“媒体走出去”工程。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中国正在通过文化和媒体“走出去”的方式确立自我、表达主张。在长久的历史中,中国以不同的形象被西方社会认知。
通过“文化走出去”和“媒体走出去”等系列活动, 动员各类资源,以期塑造一个与世界共荣共生的国家形象。在此语境下,随着全球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和中国网红印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
(二)社交媒体催生信息发布新渠道
有学者将社交媒体催生的产业现象视作新的产业,即“社交媒体娱乐产业”,该新型产业基于全球性社交媒体平台(例如YouTube、Facebook、 SapChat等)所提供的技术、网络和商业可供性基础迅速专业化和商业化,来自世界各地的内容创作者则利用这些平台来孵化自己的媒体品牌,进行内容创新,并培养庞大的跨国和跨文化的粉丝社区。
所谓技术,网络和商业可供性,是指这些平台提供播放器等设施,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制作变得容易。平台提供互联技术,能够快速将粉丝聚集起来。这些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各种商业模式(会员模式、版权保护等),帮助内容创作者获得收益。
(三)社交媒体激发内容表达新空间
有学者统计,到2017年,全球超过300万名YouTube创作者从上传的内容中获得了定程度的报酬。另外,相较于传统媒体产业中少数族群比较边缘或者形象欠佳等,社交媒体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表达空间。在这个新型平台上,传统娱乐行业中很少见的边缘(marginal)、 另类( alternative)、亚文化(subcultural)和底层声音在获得可见度。
来自中国的网络创作者也正在利用这些平台发表作品,以期获得国际影响力,这其中包括相对创收专业的内容生产者.也包括各类内容创业者。前者包括CTN这样的中国乐的机构,后若则包括暴走漫画、办公室小野、李子柒等内容创作者。与此间时,也值生种新塑业态,即多频道网络(MCN),这是种类似经纪人的机构,它在创作者和平台之间起到居间的作用,在带助内容创作者获利的同时,也从中获利。
(四)社交媒体提供培养网红新土壤
有学者指出,“国内传播就是国际传播。抖音上的视频内容绝大多数是国内普通网民原创的,其中的很多类型和元素自然可以在国外流行或复制”。
2016年,随着快手、抖音等平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加人到短视频的制作之中,并在各个垂直领域发力,形成圈层文化。比如李子柒就吸引了大量的古风圈层爱好者,在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拥有一大群拥趸。而智能手机、无人机、手持稳定器等新-代视频拍摄设备的技术进步速度快,价格大幅下降,更是大大降低了视频拍摄的难度和成本。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视听习惯改变,短视频适应用户碎片化时间,深深嵌人人们日常生活。根据《2019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 年,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是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应用,仅次于即时通信。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其中抖音、快手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短视频用户中渗透率高达54.25%。
三、社交媒体与跨文化传播
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媒介信息的传播可能有多级中介环节组成的信息传播链,形成多级传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