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三篇(7)
自 2010 年开始,以 Facebook、Twitter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公众在紧急情况下会求助于社交媒体。美国红十字会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求助会在他们的 Twitter 或 Facebook 帖子发布后不久到来;69%的受访者表示,应急响应者应该监控社交媒体网站,以便快速发送帮助[28] 。
在国内,媒体的传播生态和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很大变化。从媒体传播生态来看,全民化、移动化、社交化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截至 2019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6 亿,手 机上网用户规模为 13. 1 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 81. 5%[29] 。社交媒体在中国日益普及, 2019 年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 7. 77 亿人[30] ,每人每天平均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为 139 分钟[31] 。
这带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播渠道的演变。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传播中,以“双微一端”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主渠道。
1. 社交媒体是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首要来源从受众媒介使用方式上,以“ 双微一端”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获得疫情信息的首要信息来源。根据“零点有数”发布的调查数据[32](见图 1),微信群/朋友圈是公众了解疫情信息的“第一渠道”,占比为 63. 9%;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占比为 48. 2%,微信公众号(38. 2%)和微博(37. 2%)获取信息的公众接近四成;视频/短视频占比为15.1%。在传统媒体中,电视的占比最高,为55.9%。此外,单位/学校/社区通知(15. 8%)和朋友/熟人交流(15. 3%)也占据一定比重。
2. 社交媒体是疫情信息的主要扩散渠道
在疫情信息传播中,受众获取疫情信息后的传播扩散行为非常关键。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33] ,网友对疫情信息的十大传播行为中,微信朋友圈(45. 1%) 和微信群(36. 9%)的熟人传播最多;其次是网络搜索相关信息(33. 0%),微博发言或转发占 26. 9%;也有19. 0%的网民不做任何发言或转发。再次,在新闻 APP 中发布或跟帖占 16. 0%,在短视频平台发布 /评论占 13. 2%。最后,在百度贴吧(11. 7%)、豆瓣、知乎(10. 7%) 等发帖跟帖比例差不多,还有2. 5%会在境外媒体平台发布内容。
相较于以报刊、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以“两微一端”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疫情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尤其是微信群 / 朋友圈具有群组众多、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成为疫情信息传播和接收的“第一渠道” 。
二、疫情危机风险传播的关键节点与传播机制
(一)疫情危机风险传播的发展阶段
突发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Fink 提出经典的四阶段划分方法,即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2] 。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知微数据”提供的从 2019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0 年 3 月15 日疫情相关的新闻、微博和微信文章共 1 851 142 条[34] ,与全国确诊病例进行对照[35] ,通过识别疫情信息数量变化的节点,同时对照关键事件,将此次疫情信息传播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见图 3)。
1. 潜伏期(2019-12-30—2020-01-19)
2019 年 12 月 30 日下午,微信群中开始流传武汉卫健委关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 的内部通知;晚上出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信群截图。12月31日下午,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第一份《情况通报》,成为疫情信息传播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危机风险传播的潜伏期比较长,一方面与不明原因病毒的认知过程有关,另一方面是对疫情信息传播的人为干预,即 2020 年 1 月 1 日,武汉市公安局公布对 8 名“造谣者” 的处理。
2. 爆发期(2020-01-20—2020-02-09)
此次疫情危机的引爆点来自卫生医学领域的专家和中央领导人的重视。2020 年 1 月 20 日晚,国家卫建委高级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证实了“ 人传人” ,迅速引爆舆论;到 1 月23 日武汉市宣布“封城”,公众的紧张情绪爆发。到 1 月 28 日,最高法发表文章为武汉 8 名“造谣 者”进行了正名,舆论“平反”达到最高峰。2月7日,“吹哨人”李文亮的去世成为一个情绪宣泄口,掀起又一轮舆论高峰,这也是疫情信息发展曲线的重要拐点。
3. 蔓延期(2020-02-10—2020-02-29)
因为新冠疫情的严重,危机风险传播的蔓延期间长且热点频出。2020 年 2 月 13 日,湖北省主要 领导进行调整,武汉单日确诊病例过万,引起公众关注。2 月 26 日,一名武汉确诊女子刑满释放回到北京,引起网络热议,掀起一个次峰点。
4. 消散期(2020-03-01—)